本篇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。
宰我问孔子,一个仁者,如果告诉他,井里掉下去一个人,这个仁者会跳下去救人吗?孔子说:为什么要跳下去救人呢?君子可以跑过去看一看,能救就救,不能救就算了。根据具体情况,具体分析,没有必要让自己陷入进去,没有必要把自己搭进去,甚至要避免把自己搭进去。君子可以被欺骗,因为这社会确实有高明的欺骗者,有很多道理,君子不知道真相,有时候,只能选择相信。但君子不可以被愚弄,您让其跳到井里,把自己搭进去,这就是愚
>> 原文朗读及陈昌文解读2024-05-24
孔子说,齐国如果改革一下政治,就能追上鲁国的政治水平。鲁国如果改革一下自己的政治,就能达到道的水平,先王之道,就是王道,就是理想的政治水平。孔子是鲁国人,认为鲁国的政治比齐国好。为什么?因为齐国行的是霸道。富国强兵,做过春秋五霸第一霸。管仲发展经济,富国强兵。为了富国强兵,牺牲了很多。犹如商鞅变法一样,富国强兵,国家是强了兵力也厉害了,但这样的政治不长久。对人民来说,是一种伤害。而人民是政治的基础
樊迟问什么是智慧啊?孔子说,把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做到合适,做好,尊敬鬼神,但是远离鬼神。这就可以说是智慧了。什么意思呢?这智慧,其实很简单,就是做好人事,做好能做的事情,在自己能力、见识范围内的事情,把其做好。并不是去做那些自己不懂的事情、不知道的事情,比如,鬼神,这种事情,我们虽然没有见过,但是也没办法证明鬼神不存在。所以我们就存而不论,不去谈论他,但尊敬他。这是我们能力圈外的事情。 什么是智慧,
子贡问,仁是什么?能够广博,广泛的施恩惠及人民,并且能赈济到大众,这样的人,算是仁了吗?孔子说,做到这样,哪里仅仅是仁啊,已经是圣人了,尧舜也达不到这个条件,但也称为圣人了。仁者,我想要的,也想着别人要,我想要达到的,也想着别人要达到。能够将心比心,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,这就是仁了。子贡问的这个仁,要求太高,是一个结果,是尧舜这种圣人也做不到的。就是能惠及所有的民众,能让所有的民众都过好。这是一个平
孔子说,中庸是最好的仁德,是达到极致的仁德,人们很久都没拥有过中庸了。这社会上,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懂了中庸之道,大多数人甚至以为和稀泥就是中庸。因为这个中字,好像去取其中间的意思,这个庸,恰好可以与平庸组成一个词语。于是人们就想当然地认为,中庸之道,就是平庸之道,就是无能之道。我听过很多人在不同场合讲,中国这个中庸之道害死人,和稀泥,平庸,无所谓。这其实是没有认真理解这个儒家思想的精髓。所谓中,就是
孔子去见南子,子路不高兴了。孔子于是对天发誓,假如我做错了什么,就让上天讨厌我吧,就让上天讨厌我吧。南子是卫灵公夫人,把持卫国朝政,行淫乐,名声不好。孔子到了卫国,想要在卫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,就必须接近、结交权力人物,而南子是卫国实际上的权力人物。孔子的名气大,南子的权力大,名声不好,南子派人召见孔子,孔子也不好拒绝,就去了。子路是个直脾气,当然非常不开心,我们老师是圣人,是君子,怎么可以跟这种
孔子说,君子要广博的学习各种文化、知识。然后又能用礼来约束自已,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。现在都在讲专业化,讲聚焦,学习工作,都要聚焦,才有出路。但是,君子要博学,要从各个角度、各种假设、各种条件、各种人的方向去看一个问题,这样才能看透全局,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懂全局,看一个间题,才能看得更透彻,更深入。懂了全局,又要约束自己去执行,约束自己不要走偏,不要离经叛道。不要走歪门邪道。一些人懂得多了,
孔子说,觚不像一个觚,觚啊,觚啊。还能叫觚吗?还能叫觚吗?应该像觚才行啊。觚是喝酒的容器。这句话,有几种说法。第一,这个觚做得比按照规矩做的觚装的酒多,看起来是觚,实际上已经不是觚了。第二,叫您只喝一觚酒,您喝完一觚又一觚,还要觚干什么?不如用更大的容器喝酒。 总之,就是不按照规矩,破坏规矩,有名无实,偷奸耍滑,油腔滑调,不实在。犹如领导给我们布置一个任务,比如跑业务,让我们去拜访客户。我们也去拜
孔子说:智慧的人喜欢水,仁德的人喜欢山。智慧的人,聪明的人喜欢动。仁德的人喜欢安静,喜欢观察这个世界。智慧的人,聪明的人快乐,仁德的人,高尚的人,寿命长。水的性格,是我们老祖宗较推崇的性格,滋养万物,卑下,清洁污垢,不畏高山悬崖,灵活多变,看似无形,确有目标。聪明人,智慧的人,就喜欢水,学水。仁德的人呢,像山一样,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大用,实际上,飞鸟走兽,各种树木,都长在上面。仁德的人,静静的奉献自
孔子说,只是简单的知道的人,不如喜欢知道的人;喜欢这个事物的人,不如以此为乐趣的人。这道明了学习的三个境界。 1.大多数人都是知道先生,您给他讲一个事情,他马上说,哦哦哦。我知道了。您让他去学习一样东西,他就跑马观花,快进式的学习,比如听谁的录音,听谁的课程,他恨不得快速拉到高潮部分,别人几十年的研究成果,几年的功力,他就想在一瞬间看完,听完,学完。然后,他马上就来找您,我已经学完了,我向您请教一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